肉动漫www网站进入_久久九九久精品国产综合一千收藏_熟妇搡bbbb搡bbbb泰国_以及sihu国产午夜精品一区二区三区

您的意見或建議

怎么稱呼您?

您的E-mail

提交成功,感謝您的反饋!

窗口將于5秒鐘后關閉
通告
新聞資訊 - 正文

微調查:“朋友圈”別成了“坑”友圈

文章來源:人民日報更新時間:2015-10-27 09:28:11
       隨著人們對手機、網絡社交的依賴越來越強,“朋友圈”作為一個網絡熟人社會,逐漸滲透到生活的各個角落。但由于“朋友圈”屬于封閉式傳播環(huán)境,自我糾錯能力弱,廣告、謠言便充斥其間,嚴重污染了“朋友圈”的社交生態(tài)。

  公益?廣告推銷!

  今年初,遼寧鐵嶺市民吳凱在“朋友圈”中看到這樣一條信息:“同仁醫(yī)院丁桂聰主任懇請幫忙轉!尋找需要助聽器的孩子,澳大利亞著名華人慈善家計劃在中國捐助10萬只助聽器,請將需要救助的孩子信息發(fā)到電子郵件中?!毙堑谋淼苷没加懈幸羯窠浶月犃p失,小吳便把表弟的信息和自己的聯系方式用郵件發(fā)給了對方,可等了三個多月對方仍沒有回復,手機卻經常收到一些推銷進口兒童助聽器的短信或電話。事實上,類似的消息于2012年就在微博上出現過,“但現在又不知被誰加上了同仁醫(yī)院丁桂聰主任,而該院并沒有這位醫(yī)生。”小吳告訴記者。

  近日,新疆烏魯木齊的楊女士在“朋友圈”參與某兒童攝影門店公眾號發(fā)布的“集贊抽獎”活動,填寫了聯系電話,結果獎品沒抽到,卻隔三差五接到推銷電話。“以后再不轉發(fā)類似活動了,碰到這樣收集個人信息搞轟炸推銷的,得不償失?!睏钆空f。

  求助?涉嫌詐騙!

  “昨晚一高中生的錢包落在出租車里了,他是高三學生馬上就要高考了,里面有身份證,名字叫孫超,聯系電話……請朋友們轉一轉吧!”今年高考前夕,天津網友嘟嘟在“朋友圈”看到這條求助信息。該信息還在QQ群、微博等社交平臺轉發(fā),很多熱心人轉發(fā)幫忙找“失主”。然而,有網友撥通電話后發(fā)現預留手機號的歸屬地為吉林省白城市,并非最開始傳播的地區(qū)內蒙古赤峰市。據了解,該條消息已經在黑龍江、吉林等地出現,甚至內容都完全一樣。

  除“孫超丟錢包”之外,“朋友圈”里還廣泛流傳著一個“張靜杰尋找被拐走的三歲小孩”的求助信息,經警方調查發(fā)現,信息中的小孩照片是韓國一名童星。

  天津警方有關負責人告訴記者,網上流傳的求助信息雖有一部分確有其事,但大部分是詐騙信息。這種求助電話,不排除有吸費電話的可能,或者是通過其他方式詐騙。

  游戲?套取信息!

  隨著“朋友圈”的普及,借“朋友圈”傳播的“測試”游戲成了犯罪分子套取用戶信息的新伎倆。遼寧省鐵嶺市公安局政治部負責人說,當微信用戶在查看并填寫犯罪分子發(fā)送的網址鏈接時,后臺數據庫就對用戶的微信號和姓名進行關聯,獲取用戶的身份信息、微信數據和地理位置等資料,后患無窮。

  此外,某些微信公眾號充當著傳謠者的角色,通過發(fā)布謠言達到漲粉的目的,進而吸引廣告投放牟利。去年,網信辦發(fā)布了“微信十條”,用文明法治為微信等即時通信工具立規(guī)矩、劃底線,向“朋友圈”謠言正面“亮劍”。中國社科院新聞所網絡學研究室副主任張化冰認為,對于“朋友圈”里的信息,網民應該提高自身的媒介認知力和信息鑒別力,對一些自己無法確認的信息,可以通過網上搜索官方信息或致電詢問等方式辨別真?zhèn)危缓笤贈Q定是否轉發(fā),如果覺得有疑點可通過正規(guī)渠道舉報。